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邱伊娜 通讯员 潘舒煜 鲍炜
最近,一位走村卖货的河南“豆腐姑娘”李福贵火了,她开着小货车穿梭在各个乡村之间,她的镜头记录下无数乡村的温暖瞬间,每条视频都有几百万网友点赞。
李福贵的农村卖货视频,流露出很多乡村生活细节。 图源“李福贵”抖音号
很多网友说,李福贵视频里的乡村,有风吹麦浪,有鸡鸣狗叫,最重要的是这么多淳朴的村民,一如自己的爷爷奶奶。村里的日常,一切都是儿时的模样。“每次刷到她的视频,都是从头看到尾,舍不得快进,也从她的镜头里,感受那份浓浓的乡情,以及那里的人文关怀。”
看了李福贵的视频,也有不少大学生和记者分享,自己小时候就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大的,关于乡村、关于家人的记忆总是那么美好。以下是他们的讲述:
来自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双林镇秆坑村的小苏:
我的老家静卧在被群山簇拥的山脚下,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田野里,一条窄小的柏油马路像一条银蛇贯穿其中,偶尔有一辆班车晃晃悠悠驶过。为附近的村庄位置都比较偏僻,所以村民们如果要采购生活用品,都会起个大早坐上班车,沿着这条马路前往数十公里之外的小镇。
小苏的老家风光 受访者供图
每周四的赶集日,是村庄最鲜活的时刻。小时候最盼着跟奶奶去赶集,只有把“一起去”这三个字磨得奶奶点头才肯罢休,只因赶集那天,大人们总像要把整个集市搬回家似的忙着采购。赶集前一晚,我总因兴奋而辗转难眠,脑海中盘算着要一直心心念念的玩具和上次没能品尝的辣条,想着想着,昏沉的睡意不请自来。
朦胧之中,比美梦更先到来的是村子里的公鸡打鸣声。夏天天亮得很早,凌晨四点,天空已染上湛蓝,晨风中传来山林间的清新空气,好像整个世界都是清透的。而大人们无暇顾及这么多,早已开始仓促地收拾东西准备动身前往路口的车站,等待那趟不曾迟到过一次的班车。睡眼惺忪的我还完全清醒过来,就被拉着挤进狭窄的班车。
能抢到班车座位的往往是高手中的高手,大部分人都是肩膀抵肩膀,前胸贴后背,而我是小孩,车里永远有个给小孩留出来的“座位”没人抢。说是座位,实则是车内凸起的发动机舱盖。每次去赶集,我就会坐在凸起的发动机舱盖上,跟着摇晃拥挤的车厢前往小镇。车内人声鼎沸,大人们操持着一口纯正的乡音兴奋地讨论着柴米油盐,谁家的摊位价格便宜,谁家的店铺东西全。奶奶坐在车子的后面和她的老姐妹说着家里的老母鸡又下了几个蛋……那个时候还没有电商,购物也不像城市里那么便利,可这里每个人的眼睛都如此简单而明亮。
从小镇回到村庄,已是太阳落山之际,在落日余晖挂上枝头前,如同飞鸟归巢一般,孩子们忙着炫耀自己新买的玩具、零食,大人们忙着烧煤、生火做饭,老人们则给家禽准备着饲料,一切井然有序。终于,一阵忙活过后,所有人歇下脚步,围在一起吃晚饭。
夜色渐浓,喧嚣热闹的村庄在青蛙鸣虫唱中逐渐归于宁静。不知谁家的电视声低低传来,大人们收拾好碗筷,催促小孩抓紧洗澡睡觉。房间窗户敞开着,蚊香的火光在墙角明灭,电风扇吱吱呀呀地慢慢摇头,我躺在凉席上,困意如潮水般涌来。
来自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潘巷村的小魏:
夏日的烈阳炙烤着城市的每一寸钢筋,酷暑难耐,我终于也如候鸟归巢般回到乡下爷爷奶奶的小院。
没有了高楼大厦,一眼望不到头的只有翠绿的庄稼,车轮碾过蜿蜒的田埂,藕花深处,爷爷奶奶家的一角才从绿浪中浮现。两位老人早已经在门口等候,蒲扇慢慢悠悠地晃着。
“宝贝来啦,赶紧进来,外面热。”爷爷的皱纹里蓄满笑意,竹凳早已摆好,家犬“春卷”闻声窜来,毛茸茸的脑袋抵着我的脚踝,尾巴扫起细碎的尘土。“外面的南瓜早就熟了,爷爷去摘点南瓜来。”爷爷一边拿上竹编篮,一边慢悠悠地走向院角,我哪里坐得住,凳子还没坐热就地跟着爷爷一起去摘果子,
农村里家家户户的院子里或多或少地都种着些作物,不用顶着大太阳天天去田间劳作,守着这门前的“一亩三分地”,也够两位老人家忙活了。
爷爷一脚跨进高过人头的南瓜架,随手拨开阔如蒲扇的南瓜叶,就找了三五个毛刺还挺立着的南瓜,抓住南瓜藤轻轻一拗,听到了清脆的一声响后,南瓜便坠入臂弯。架下还藏着紫茄、嫩豆角,抬头,则是满树的青李、脆桃。果实坠枝的声响像一串隐秘的密码——只有在这里,我才能听懂大地馈赠的私语,在果实的丰收里感到一丝满足。
拎着满满两箩筐的蔬果回到家里,奶奶已经端出了自家种的糯玉米,刚出锅还氤氲着热气,玉米粒在齿间咯吱作响,啃起来颇有滋味。我迫不及待地洗了几个刚摘的李子,酸得我睫毛一颤。
小魏爷爷家的院子一角 受访者供图
暮色四合,小时候的我喜欢搬出竹椅,躺在凉快的院子里看星星,试着辨认出童年课本里圈认过的星座,仔细地寻找北斗勺柄所指处。这方小院是时光的琥珀,封存着生生不息的生机与亘古的宁静。爷爷奶奶以佝偻之躯为壤,以蒲扇轻风为露,在我生命的夜空里,埋下那些不会熄灭的温柔光点。
来自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四联村的小周:
一放长假我就会去小爷爷家住几天,清晨五六点,鸡鸣声划破村庄的寂静,爷爷已经早早地起床,给我买了热乎乎的生煎回来。掀开塑料袋的瞬间,香气四溢,酥脆的底壳还带着油光,滚烫的汤汁溢满唇齿。那时小爷爷家里还没有手机和网络,但日子也并不无趣,等到太阳西斜,我就会迫不及待地冲向村口的小溪——溪水清凉,石子被冲刷得圆润光滑,我喜欢去小溪里抓小虾小鱼,小爷爷就在院子里忙农活,一切都是那么悠然惬意。
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依兰县道台桥镇长胜村的小杨:
小时候,大部分人家都没有电脑,没有智能手机,但我们这些小孩从来没有过无聊的感觉。一个破旧的大轮胎、两根皮筋,甚至一堆盖房子用剩下的沙子就够我们几个玩一整天的了。东北的冬天是最具特色的,那时候的雪很大,入冬之后雪可以堆得比房子都高,等雪彻底压实了之后,人踩上去不会塌。如果在空旷的地方,站在“雪山”顶上可以看到雪被风吹的浪花,一浪一浪的像冻结的海面,像时间被定格在了某一瞬间。在村子里,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养一些家禽,比较富裕的家庭还会养牛养猪。我姥姥家以前就养猪,只要谁家杀猪了,就会宴请很多亲戚一起去家里吃饭,凑个三两桌,大人们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,小孩们挤着脑袋去看被杀的猪是什么样子的。现在想起那个场景,仍然觉得热气腾腾暖人心。
你有什么特别的乡村生活回忆,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!